你有想過不用咖啡豆也能泡製出咖啡嗎?有幾間極具創意的公司正研製咖啡替代品,嘗試透過混合升級再造的材料,模仿傳統咖啡的風味和口感。除了茶葉、菊苣和烤過的豆子等較常見的材料外,還有些意想不到的食材也被用於混合,包括棗、大麥和葡萄籽。這些材料價格低,並產於溫帶,可避免傳統咖啡面對的供應鏈中斷、森林砍伐和氣候改變等問題。
美國初創企業Atomo Coffee以無豆冷萃咖啡起家。Atomo以逆向工程技術解構產生咖啡風味的複合物,並用其他植物的物質和萃取物重構風味。令人驚喜的是成品的味道和咖啡非常相似。Atomo更表示,他們的飲品比一般咖啡生產減少94%用水和93%碳排放。
Prefer、Minus和Morrow等公司亦以發酵技術解封植物性材料的複雜味道,再將材料烘烤和磨研,就像平時製作咖啡的過程。這種方法更可讓人泡製出如精品咖啡般細緻而多層次的味道。
而Koppie嘗試發酵和烘烤完個豆莢,創造與現磨咖啡相近的體驗。雖然這類咖啡替代品仍然屬小眾市場,但咖啡連鎖店Starbucks、即沖咖啡生產商Nestlé和即飲飲料巨頭Suntory等公司都已注意到類產品,並以投資和合顆形式給予支持。
有公司選擇從配方中移除咖啡,也有公司選擇用創意去改變咖啡本身。能適應氣候的咖啡品種可克服氣候改變的影響。一直以來,研發新咖啡品種是由非牟利機構和政府研究中心進行。咖啡樹需要五年才能結果,因此對於希望投資能盡快得到回報的企業而言,開發新品種的咖啡可能是一項困難的挑戰。
法國初創企業Amatera Biosciences正著手加快培育能適應氣候改變的咖啡樹品種。Amatera利用植物細胞養殖技術和分子生物學加速培育,並在不改變基因的情況下控制植物的天然進化。他們正研發結合阿拉比卡(Arabica)的順滑口感和羅布斯塔(Robusta)的高產量及氣候韌性的「Robustica」,以及天然無咖啡因的阿拉比卡。Amatera的培育速度比傳統快四至五倍,為可持續的咖啡未來帶來希望。
有初創企業不斷開拓生物科技領域,在不使用咖啡豆的情況下,以細胞培植出咖啡。他們在發酵箱中培植咖啡細胞,過程類似釀製啤酒。弄乾後的細胞會被製成粉,味道和採集樣本的咖啡一模一樣。這種方法無須經過種植階段就能生產咖啡。
California Cultured最近宣布將夥拍Pow.Bio1,提升持續植物細胞發酵過,以及利用他們的旗艦商品—培植可可的平台,研發細胞培植咖啡。Food Brewer、Another Food和生物技術公司Pluri的分拆公司Coffeesai都是研究細胞培植的初創企業。
大部分初創企業的著眼點都是咖啡生產,但其實生產過後的影響同樣值得關注。咖啡業產生大量廢料。我們上一篇文章就提及到,咖啡業產生的廢料和損失佔咖啡溫室氣體排放的三份之一。總體而言,回收廢料有助減少咖啡業帶來的影響。
咖啡渣通常會被當作垃圾,但其實咖啡渣含有多種有用成份,包括咖啡油、糖和植物纖維。Ecobean和Kaffe Bueno等公司從咖啡渣抽取出這些成份,給予咖啡渣第二生命,同時減輕堆填區的負荷。
環境壓力日漸增加,而咖啡在全球的受歡迎程度仍穩步上升,以上的創新技術和產品讓我們嚐到希望的滋味。不論你是喜歡品味充滿風味而又可持續的濃縮咖啡的傳統派,還是渴望嘗試無豆或培植咖啡的冒險派,咖啡的未來將會是多元化、可持續、並別具創意的,值得大眾給予更多的關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