試想像一下,全球每日飲用超過22.5億杯咖啡1 —— 數字相當驚人,而且大眾對咖啡的狂熱程度仍然與日俱增,尤其是在中國等新興市場﹔其中,該國的咖啡飲用量自2010年起每年增長達21%2。不斷增加的不僅是大眾對咖啡的需求,還有這股需求對咖啡供應鏈和環境造成的壓力。加上氣候變化,情況將更為嚴峻。
專家預計,全球咖啡飲用量到2050年將急升三倍。然而,要滿足如此龐大的需求絕非易事4。除收成不穩定外,全球咖啡存貨比率下降,亦令咖啡產量更加難以預測,加劇供應相關的風險。雖然咖啡膠囊、即溶咖啡等產品,讓大眾可以用更少材料,更快捷、有效、方便地沖泡一杯咖啡;但當咖啡越唾手可得,我們越喝得多,反而抵銷了這些產品原有的環境效益。5
氣溫上升亦令兩個影響咖啡農作物收成的主要威脅 — 咖啡葉鏽病(CLR)和咖啡果小蠹(CBB) — 加速擴散。咖啡葉鏽病令危地馬拉的小規模農戶失去高達71%的收成10,與此同時,咖啡果小蠹蟲害已蔓延至高海拔地區,令原本能於這些地區安全成長的阿拉比卡豆受更多天敵11所威脅。預計到了2050年,埃塞俄比亞、墨西哥及肯亞等國種植咖啡的土地有90%將不再適合種植咖啡,屆時農夫需要另覓土地耕種,而這些土地往往來自森林地區,意味著更多森林將會被砍伐,進一步威脅生態環境,將地球推向極限邊緣12 13。
你有否想過咖啡由種豆變成杯中物,過程花耗多少人力物力?對咖啡農來說,這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。咖啡樹一般需時四年才能收成,所以農民要長年面對經濟不確定性和價格浮動。越南有研究指出,這些壓力令農民更易患上抑鬱症、影響睡眠質素和出現酗酒問題,揭示社會為不穩定的咖啡市場付出的代價14。不幸的是,這些問題只屬冰山一角。在2022年,巴西一個咖啡農場內有159名年青工人獲救,脫離奴隸般的工作環境15,其中年紀最小的只有15歲。即使在獲道德認證的農場中,依然發現虐待問題,情況令人震驚之餘,更暴露整個咖啡產業內勞工權益保障的嚴重失衡。